在2016這一年,全世界篤信并熱愛用戶體驗的的設計師與愛好者們證明了用戶體驗設計在設計思維中獨樹一幟的地位。我可以毫不慚愧地說,用戶體驗已經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用戶體驗設計的傳道者,數字大神,以及交互設計師們在創意層面上都已經達到了最高水準,并力求在科技、設計以及用戶愉悅體驗中有所突破。
在Tobias van Schneider, Jennifer Aldrich以及Chase Buckley這些先驅者的探索與引領下,UX用戶體驗設計的前景正愈加明朗。在未來,當對微小細節的關注滲入用戶體驗設計的每一寸土壤;當對像素級完美的追求成為設計的基本要求;當將簡單便捷的設計理念融入用戶的日常生活,那么我們就能夠幫助用戶體驗全新的生活。
1. 故障圖
“慶祝成功自然無可厚非,但學習并反思失敗更加重要。” ——比爾·蓋茨
在用戶體驗設計中,流程圖(設計框架)之于用戶使用流程就如同面包之于黃油,它在產品或服務的整個交互流程中,為理解用戶觸點提供基本的設計框架與結構。但問題出現了:這些框架與流程的設計都基于理想中的用戶模型,可是如果遇上一個不理想的用戶呢?
(大量產品與服務的使用方式將會隨著新用戶的到來而受到沖擊)
直到2017年,超過半數的世界人口將會上網,而大量新用戶的涌入將帶來無數如老年人或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那樣的數碼新手,我們有責任專門為他們進行設計。如同使用流程圖(設計框架),使用故障圖將幫助用戶體驗設計師更好的理解、參與、并模擬非理想使用場景,使產品或服務的錯誤使用變得更加可控。
2. 微-微交互
2016年,人們在互聯網上瘋狂的討論微交互——適用于基于單任務目的的交互設計,如設定鬧鈴、按贊某評論、點擊登錄按鈕等。每當打開Facebook或是登錄領英,我們其實都已經有意無意地參與了數十個潛藏的難以察覺的微交互。
交互應用與服務的內容正日益細分與具體——我們使用YO來打招呼,使用Vine來分享6秒的視頻,使用Knock Knock來結識新朋友,在微交互的路上我們正越來越原子化,一些單獨的交互行為被進一步分解成為擁有更強交互性的微小碎片。我將這些多樣的、細小的、根植于微交互的交互稱作微-微交互。2017年,每當我們拿出手機時,我們將會被動地使用數以千計的微-微交互。
微交互:使用藍牙配對兩個設備。
微-微交互:開啟藍牙模式。
微交互:控制一個正在進行中的動作,比如調整音量大小。
微-微交互:向右漸進滑動以增大音量。
微交互:在領英上與某人建立聯系。
微-微交互:在某個用戶資料頁點按“Connect”按鈕。
在Knock Knock上敲擊兩下的微交互可以得知周圍有誰在你附近——但如果只敲擊一次呢(會有什么結果)?一個微交互基礎上的更小的交互。
3. 天氣應用的井噴
不論怎樣,天氣應用對我們而言都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雨天或是晴天,我們遵循其提供的天氣信息,計劃一整天的行程并享受其中的樂趣。過去,天氣預報為了實現對氣候信息變化的同步更新,它的模式基本是一成不變的,但在不久的將來,極端天氣變化將會帶來極端的環境,導致我們需要更具警醒功能的天氣追蹤應用——這一應用開發者剛剛開始注重的趨勢。各類反常的天氣事件——從十二級的颶風到極度的潮濕,會讓用戶更頻繁地使用他們的智能設備以便獲取最新的天氣信息。
2016年是屬于天氣應用的一年,但對此類應用的需求只會持續飛速上漲。如同這個冬天橫掃硅谷的厄爾尼諾一樣,越來越多的的用戶體驗設計師會將他們的目光投向“氣候變化”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上,并借助美觀的手機應用將其過程可視化。
(從摩納哥到開羅,美觀的天氣應用將會為用戶提供第二天惡劣天氣情況的可視化信息。)
4. 電子寵物風潮
賽博朋克之父(賽博朋克是科幻小說的一個分支,以計算機或信息技術為主題)威廉·吉普森在談到嬌貴的機械表時,借用了電子寵物魅力之處的描述:
“他們是種異常必要的無謂存在,他們因為需要被呵護而帶給人恰到好處的慰藉。”
隨著產品的產業化、自發化、自動化和同質化程度的加深,我們開始感覺到一些用戶的抗拒。許多用戶體驗社區開始留意到大家對早期機械表時代的呼喚——一個即使犧牲一定的功能與精度也要讓產品保有個性并百花齊放的時代。我們這些倡導用戶至上的設計師們,有責任聽取他們的意見。
越來越多的產品設計師別出心裁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借鑒了電子寵物哲學,通過賦予產品一種陳舊、殘缺、脆弱的特質來雕琢他們的個性與魅力。推特和亞馬遜就是這種實踐的成功案例。他們各自的服務都回溯到一種更簡約的時代,他們的產品不見得完美,卻為用戶提供舒適與愉悅的的體驗,事實證明用戶確實受用。到2017年或者更早,用戶體驗設計師們會將電子寵物哲學應用到他們作品的方方面面,給未來的產品帶來更多人性化體驗。
5. 觸感催眠
觸覺反饋是指觸摸技術在用戶界面中的使用,比如每個按鍵都能提供觸覺反饋的虛擬鍵盤。隨著高端移動設備的普及,觸覺技術也發展得愈加成熟。得益于電活性聚合物致動器(EAPS)(一類能夠在電場作用下,改變其形狀或大小的聚合物材料。這類材料常見應用在執行器和傳感器上。——編者注)成本的降低,觸覺技術在未來兩年有望變得更為先進。
這些進步使交互技術人員得以通過開發細微的觸覺提示來改變用戶行為,這些方法非常新奇又令人激動。比如當用戶在某個產品展示頁面猶豫不決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微脈沖和振動的順序給用戶定向到一個“立即購買”按鈕,或創造一種愉快感讓用戶不愿離開界面。
交互設計師把修改用戶行為的比作微催眠的一種形式,這個新的觸覺界面元素被稱為Hapnotic反饋(觸覺+催眠= Hapnotic)形式。盡管Hapnotic反饋背后的的心理學研究還處僅處于設想階段,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隨著設計人員對其非凡的潛力的開發,這項技術一定會引起關注。
(在迪斯尼,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算法,它可以把虛擬界面上的信息轉換成動態觸感體驗)
6. 去線性
用戶體驗設計師們每年都會推出新的可用性標準——2016年則恰巧是簡約。但更簡約并不能與更高的可用性劃等號。不論怎樣,2016年成為了應用程序和服務的簡化年——導航菜單被收起,交互被劃分成一步步的流程,用戶被限制在固定的線性的交互軌跡上,依照固定順序進行交互。
盡管有著良好的執行性,Uber仍是制約用戶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設置搭乘地點
預計到達時間
付費
評分
Instacart(一小時快速送貨上門的雜貨電商——編者注)則是另一個線性設計的例子:
選擇商店
選擇商品
購買商品
評價物流
用戶可能現在還享受這些被過分簡化的系統,但借用Ian Fenn——UX傳道者的話來說:
“差勁的設計團隊提供用戶要求的UX。偉大的設計團隊提供用戶需要的UX。”
我們已經看到了用戶對這些線性體驗的抗拒——用戶不愿意像牛一樣被從這個頁面趕到下個頁面。給予用戶最大程度上的幫助,才是未來我們這些用戶至上的倡導者必須做到的。到2017年,我們將通過去線性設計來體現和推崇用戶的理解力;用戶將被賦予更多的選擇權,在整個過程中被賦予更多的決策權,擁有更多不同的方式來完成每一個交互體驗。
7. 間隙焦慮的優化
間隙性焦慮是交互設計師之間的常用語,是指操作(單擊一個按鈕)和響應(移動到下頁)之間一種瞬間性緊張的用戶體驗。行動與反應之間的高延遲和加載時間可以引發焦慮,在此瞬間,用戶被滯留在黑暗的裂縫中,感到無力又困惑。
這種焦慮如果不加以解決,很快會導致糟糕的用戶體驗,這無疑會將用戶推離你的產品。
但是聰明的設計師會轉而學習往有利于他們的方向,引導這種焦慮或升華這種情緒狀態。通過創建暗示序列中的下一個屏幕過渡元素,設計師使用戶能夠即時預覽從而預測,而不是擔心關于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屏幕上。
幻燈片之間的過渡動動畫有助于提供行動與反應之間的無縫銜接:這種模式中的臨時暫停和彈跳手勢會幫助用戶下意識地在頁面轉換時調整狀態。
8. 設計傳播到影響的變遷
設計傳道者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提倡優秀設計的有用之處,最終目標是將
上一篇 : 2017年未到 域名2018.com先高價易主
下一篇 : 域名的世界變化很無奈